(这是第14篇原创文)
(一)金陵城
贾家的宁荣二府位于六朝遗迹的金陵石头城。这个从林黛玉坐上荣国府派来的轿子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可以知道。“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这是她对金陵城的第一印象。
“自与别处不同”也是源于林黛玉把金陵城跟自己居住的扬州城相比得来的结论(也有可能被林如海带到别处见识过)。毕竟,六朝(吴、东晋、南朝的宋、齐、粱、陈)遗迹的金陵在当时的繁华程度,可不是一个扬州小城能相比的。
(二)宁荣二府
*
(1)贾雨村眼中的宁荣二府外围
第二回中简单出现过描写宁荣二府宅院的文字,那是通过贾雨村在院落外看到的: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两宅相连,占了大半条街。隔着围墙看,里面厅殿楼阁,峥嵘轩峻;后一代花园子里树木山石,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
(2)林黛玉眼里的宁荣二府
第三回里第2次描写宁荣二府,是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是从外及里看到的。
宁国府大门口
摘录书—“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这是“宁国府”的外门。
荣国府大门口应该与宁国府门口差不多,请看文字“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摘录书—“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
看看这段,“一射之地”指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古时5尺为步。古时的5尺约等于现在的4尺。一射最多不超过米。(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这里该是说宁国府与荣国府中间隔着“一射之地”。
荣国府院内
摘录书—“另换了三四个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垂花门是指旧家宅院,进入大门后,内院院门例有雕刻的垂花,倒悬于门额两侧,门上边盖有宫殿式的小屋顶,称垂花门。它是富贵人家的内院院门,起装饰和掩盖作用。
摘录书—“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
这是荣国府里贾母待客之地。大户人家的气派跃然纸上,特别能感受到贾家宅院建筑的格局讲究。
抄手游廊是指院门内两侧环抱的走廊。穿堂一般坐落在前后两个院落之间可以穿行的厅堂间。大插屏是放在穿堂中的大屏风,除作装饰外,还可以遮蔽视线,以免进入穿堂,直见正房。
穿山游廊里的“山”指山墙,房子两侧的墙。“穿山游廊”是从山墙开门接起的游廊。
下来,林黛玉拜见完外祖母及一些亲戚后,又被邢夫人带去见贾赦处。
贾赦处
摘录书—“出了垂花门,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绸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众婆子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
“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
“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
荣禧堂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从这一段就可以看出,这建筑是在荣国公贾源时建造的。只看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墨龙大画、金蜼彝、玻璃、楠木交椅,乌木联牌,这细节已让人知道家里的摆设家居都是名贵物品。案、椅、联牌用的都是上等木料。
“荣禧堂”这三个大字是皇帝亲笔御赐给荣国公贾源的,荣禧堂里的对联是东安郡王亲自书写的,这在当时属于无上的荣耀。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个已有百年历史的“钟鸣鼎食之家”拥有十分显赫的社会地位。这里借黛玉所见,点出贾家的奢华,是作者巧妙安排的叙事视点。
王夫人屋里的软装饰
摘录书—“王夫人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王熙凤屋子外围与贾母后院隔着一个穿堂
摘录书—“王夫人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院门上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
贾母的起居室
黛玉到贾府当晚即由贾母安排好了,暂居住在原来贾宝玉睡觉的碧纱阁里。
(1)套间暖阁儿
这是贾母睡觉的地方。套间、暖阁儿—套间:与正房相连的两侧房间。暖阁:是指在套间内在隔断成为小房间,内设炕褥,两边安有隔扇,上边有一横眉,形成床帐的样子,称“暖阁”。
(2)碧纱阁
黛玉睡在里面,宝玉睡在外面的大床上。
碧纱橱—是清代建筑内檐装修中隔断的一种,亦称格扇门,格门。清代《装修作则例》中写作“隔扇碧纱橱”。用以割断开间,中间两扇可以开关。格心多灯笼框式样,灯笼心上常糊以纸,纸上画花或题字;宫殿或富贵人家常在隔心处安装玻璃或糊各色纱,故叫“碧纱橱”,俗称“格扇”。参见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这里的“碧纱橱里”,是指以碧纱橱隔开的里间。
总结
《红楼梦》一书描述的重点在荣国府,而荣国府的重点又在贾母院中。全书荣国府是主,宁国府是宾衬。书中对于荣国府的主要院落和交通路线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其目的是为书中人物创造出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景。
尽管对宁荣二府的院落在曹雪芹笔下有了一些认识,但我还是根据自己有限的想象力在还原,关于宁荣二府的方位、院落建筑特色等说说自己的认识。
参考红学前辈们的分析,宁荣二府应该是有四合院建筑的特色。《红楼梦》电视摄影组在河北曾建造的宁荣二府,就是参照了曹雪芹描写的文字。
首先,宁荣二府属于中国四合院建筑。它的特产就是房子包围着院子,周围种树,树上有鸟,一些昆虫也来院子里安家。这是建筑拥抱大自然。中国人重视把大自然拥抱到怀里面。四合院建筑符合宇宙观,那就是天人合一。安全、安静、适合大家族人团聚。
房里有院子,院子里可以接受阳光雨露,看天赏月,又能休闲钟花草。山、水、石与建筑融为一体。四合院的特点是外观规矩、中线堆成、规模不一、宗族观念强、极具文化特色。
从本书里看到,宁荣二府,建立于贾家世袭官制,他们家族在金陵的显耀地位,与“四大家族”的关系。建筑的恢宏气势与内部铺张豪华的装饰已在作者笔下渐渐透出。
源于身份地位,宁荣二府的建筑应该是庄重严肃的,重檐列柱,来源于南方的阳光与雨水,这需要出檐要深远,还需要弯曲起翘的屋顶,中国古建筑里,建筑匠师们重视屋顶的建造,常会以鸟翼形状来塑造,不仅意味着文化的高昂情绪与文雅的气质,还可取得人文精神上的丰收,可谓明朗而满足。
当然,让榫能看清楚,又可以欣赏到斗拱。属于中国特色的榫卯结构建筑智慧也定是令人流连忘返的。所以说,宁荣二府的建筑院落在大气宜居的基础上是非常具有美的鉴赏力的。
再看,荣国府贾*与王夫人屋子里炕上摆的猩红洋罽、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洋漆小几……都是极其昂贵稀有并奢侈豪华的用品,有部分可以推测是从国外进口的。
汝窑美人觚内插着时鲜花卉,茗碗痰盒等、四张椅上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等更是彰显贾*处拥有的稀罕物,比如:汝窑是宋徽宗时期的绝世罕,时鲜花卉说明家里极其重视香味的熏陶,这表现了荣国府重视生活品质的讲究程度。
贾母的房屋设置,同样通过对套间暖阁儿与碧纱阁的描写,彰显着老太太品味的不俗与细节。
林黛玉这么一来,贾府里的主仆上下,能尽事安排的场面看见了,能表现的富贵尊荣也见识了,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这描写几乎让人忘记了冷子兴上回口中说的,贾家正在没落,“白足之虫,死而不僵。”
以上只是对第三回里宁荣二府描写片段的认识与感受。可见,曹雪芹对建筑美学与装饰美学的研究是非常专业的,这里也侧面表现出他还原这样生活场景的能力。
如此刻画表现“贾家”盛时,也是代表着“四大家族”曾经的鼎盛期。而后面随着人物故事的发展,所表现的家族没落原因才是我们在阅读中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