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十佳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txbdf_zx/e7shfzy/各种花卉都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在其原产地(或近似其原产地)的环境条件下,都能通过生长和发育阶段而开花结实。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我们只能去发现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自行其是催延花期也称促成和抑制栽培,是使花卉在正常花期之前或正常花期之后开花的栽培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花卉周年或多季供应的要求日益迫切,节假日更甚,这就对花卉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年或多季供应已经成为国际花卉市场销售花卉的主要特点,鲜切花的这一特点尤为突出,主要切花花卉都是能够周年供应的。怎样解决花卉的周年供应的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在培育新品种上下功夫,培养出能在不同需花时期开花的新品种;其一,深入研究各类花卉的生长发育规律,尤其是花芽分化、花蕾发育和开花的习性和规律,努力去发现那些影响和限制开花的主导环境因子,进而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使花期提前或延后。这里,老花匠和朋友们对后者进行一些探讨。已知的主导环境因子有:1.温度是影响温室花卉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打破或延长休眠、春化作用、促进或延迟花芽分化和花芽发育、影响花茎伸长等我们进行相应的温度处理即可提前打破休眠、分化和形成花芽,并加速花芽发育而提早开花;反之,若不给予相应的温度条件或延后给予相应的温度,则不能开花或延迟开花。可见温度处理是调节花期的有效方法:(1)进行温度处理要考虑的问题:同种花卉的不同品种感温性有一定差异处理温度的高低,多依该种花卉的原产地或该品种的育成地的气候系件不同而异。温度处理般以20℃以上为高温;11~19℃为中温;10℃以下为低温处理温度也因栽培地的气候条件、采收期的早晚(如球根花卉)、距预定开花期时间的早晚等而不同;处理的适官时间,是在休体眠期处理,还是生长期处理品种的特性不同而异因花卉种类或许多花卉的催延花期处理,常需同时进行温度和日照长度的综合处理或在处理过程中先后采用几种处理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温度处理温度处理中和处理后的栽培管理情况,对催延花期的效果有极大的影响。以梅花为例:在正常年份,梅花花原基分化期为6~9月,分化高峰期为7~8月,正值高温期,然后经冬季低温,于翌年早春温度回升后开花。为使其提早开花(如元旦开花),可于元旦前50天左右,供给0~5℃的低温,再逐渐增温至8~10℃,经常喷水,即可开花;如要求“五一”节开花,可令植株在冷室延长休眠期,控制花芽的发育,在“五—”节前30天左右开始缓慢地增加温度,即可在“五一”节开花。另如茉莉、栀子花、白兰花等在夏季自然开花,如在温室中保持25~28℃它们的花期可延长至国庆节或更长。再以牡丹为例:山东菏泽、河南洛阳等牡丹产区,每年到广东等地催花,参加春节年宵花市销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选择对温度敏感,适于催花的品种,如‘赵粉、‘胡红朱砂垒、‘洛阳红’、‘藏枝红’等;其次,选择适宜催花的植株,要求生长健壮,株态匀称,花芽充实,无病虫害的4~6年生植株;其三,于春节前65~70天起苗,经晾晒2~3天,待根系、枝条和花蕾变软后包装运输;其四,于春节前53~5天(指‘胡红’在广州催花)上盆,利用当地温暖的气候条件,按照长久积累下来的催花各生长发育期形态与积温对照表(表⑦),釆取各种控温措施,如喷水、塑料薄膜覆盖、遮荫、通风、加温等,并辅以修剪,激素处理,保证催花植株达到表上规定的积温数和各生长发育期的形态指标,则可于春节时开花。表7以牡丹品种‘胡红为催花品种,以4℃为生物起点温度。2.光照一些对光照长度敏感的花卉,可以用控制光照时间的方法调节花期。长日性花卉,如荷花、唐菖蒲等,在短日照季节,经补充光照即能开花。荷花于春节前天栽入盆中,水温保持25~30℃,2个月后,增加光照时数至14~16小时,便能于春节开花。如长期给予短日照则抑制开花。般的日照处理,光照强度在X即有充分的光照效果。再如短日性花卉,为使之国庆节开花,菊花和一品红可提前50~60天、蟹爪兰和叶子花可提前45天进行遮光处理,每天给予89小时的光照,其它时间严格避光,处理不可间断,便可达到“十”开花的目的。当然,也可用短日性花卉进行长日照处理和长日性花卉进行短日照处理以达到延迟开花的目的。3.温度与光照的组合作用。在实际催花过程中,在某一个生长发育阶段,通常是温度和光照两个环境因子中的一个因子起明显的决定性作用。如紫罗兰的花芽分化期,只有在15℃以下才能分化花芽;秋菊则要求在短日照下进行花芽分化;铃兰需经0℃处理才能打破休眠等。但是,有的花卉必须同时辅以另一因子或其它因子,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秋菊要求短日照下分化花芽,但必须在15℃以上的温度下,若低于15℃,则花芽分化受阻。另外,一个处理的主导因子变化了,其它因子也要随之改变。如报春花短日照处理可促进花芽分化,但是,只有在16~21℃时才有效;当温度降至10℃时,则长、短日照下均可分化花芽;若温度升至30℃,则在长、短日照下均不分化花芽。4.生长调节剂在催花过程中,为打破休眠、加快茎叶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常用一些生长调节剂处理,如赤霉素GA)、乙醚、萘乙酸(NAA)、2,4D,秋水仙素、吲哚乙酸(ⅠAA)、乙炔、马来酰肼(MH)、脱落酸(ABA等。如赤霉素有打破休眠、加快茎叶伸长、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浓度为~nLm时对八仙花、杜鹃花等打破休眠有效;浓度为~0mLm时滴于牡丹芽上,47天后开始萌动。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萘乙酸、2,4-D等,对开花激素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如秋菊在8月中旬花芽分化前,以50mL/m3的萘乙酸处理,3天1次,处理50天,可推迟花期10~14天。其它如将乙炔的饱和水溶液注入凤梨科植物筒状的叶基部,能促进花芽分化。将小苍兰的休眠球茎放于乙醚气体中,可促进发芽等。5.栽培技术措施在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釆取一些栽培技术措施,可起到催延花期的作用。(1)调节播种和栽植期可根据预定的开花期确定播种和栽植期。如四季秋海棠,一般播种后13周左右开花,可按用花时间提前13周播种唐菖浦球茎3月栽植,6月开花;7月栽植,10月开花,可分期分批栽植,常年供花;早花品种瓜叶菊,播种后56个月即可开花,如五一节用花,可于11月中旬播种等。(2)摘心可使花期后延,如一串红有连续开花的习性,进入花期后,每摘心1次,过25~30天即再次开花。早菊晚花品种7月初、早花品种7月中旬摘心;荷兰菊(Asternovi-belgii)于9月上旬摘心,皆可于“十一”开花,装点节日。(3)摘叶榆叶梅于9月上旬摘除叶片,气温相对较高时,可在9月底至10月上旬开花。(4)综合技术措施在催延花期工作中,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则效果更为显著。如上海植物园曾对一品红采用修剪、加光、遮光等综合措施,使其在1年内成功地开了3次花。在一品红生产的周年供应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