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像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以及电影《狄仁杰》系列的热播,“元芳,你怎么看?”一度成为网络红词。
《狄仁杰》剧照而狄仁杰,也作为武则天手下当仁不让的“第一红人”的形象广为人知。
其实,在民间,狄仁杰早已经是人们心中最具有传奇色彩、最为熟悉的唐朝官员。
但是,如果拿出狄仁杰的履历,可以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狄仁杰的品级并不算太高,仅仅三品而已。
在实行“多相制”的唐朝,一个三品的宰相实在是太过平常,那为何狄仁杰的知名度一枝独秀呢?
狄仁杰画像主要有两个原因。
三品已经是唐朝最高官阶了论品级,当然是一品最高,二品次之,然后才是三品。
那么唐朝的一品大员有哪些呢?
主要有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另外还有“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那么一品官员很多吗?
答曰:不多,但也不算太少。
只不过,这些官职基本都是被当做荣誉称号,赠予已经去世的官员的,作用多少类似于谥号。
被千刀万剐的“活太师”刘瑾(剧照)那么正二品有哪些呢?
主要是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从二品还有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大都督、大都护等职务。
正二品也是给死人的吗?这倒不是,原本二品的职务都是给活人准备的。
但是,在唐朝却没人敢要。
问题就出在了“贞观之治”的开创者、武则天的老公和公公——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曾经担任过左右仆射和尚书令等职务,这些职务都是正二品的。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皇子”变身为“皇太子”,并在事变两个月后的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正式称帝,改次年年号为“贞观”。
到了贞观年间,一群善于拍马屁的大臣,纷纷上书表示:“皇帝陛下如此英明神武,尚且只做到了二品官。我等庸碌之辈怎敢配二品官?!”
于是,从李世民之后,“二品官”也就被视作了一种荣誉,并不实授。
就这样,一品官不给活人,给活人的二品官又没人敢要。
清朝一品文官的补子图案于是,狄仁杰的“三品官”便成为了当时实际上的最高品级了。
顺便说一下,当时的正三品主要有如下官职:中书令、侍中、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常卿、太子詹事、太子宾客、中都督、上都护等。
而狄仁杰在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天授二年,公元年),便担任了地官侍郎,代理尚书,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此时,狄仁杰的官职就是地地道道的“正三品”。
狄仁杰后来受酷吏来俊臣陷害,被贬谪。
直至神功元年(公元年),狄仁杰再获武则天起用,授予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再次拜相。也是正三品。
所以说,尽管狄仁杰的官阶是三品,但这基本上就是当时官员的最高品级了。
清乾隆时期三品文官的补子图案荷兰人撰写的小说推波助澜可是,即便狄仁杰的“正三品”官职确实是品级最高的,也担任了职务最高的“宰相”一职,那何以在唐朝那么多三品的宰相中成为“最耀眼”的那一颗星呢?
其实,在历史上,狄仁杰也确实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不畏强权,敢于犯颜直谏,为官清廉,在欣赏武则天这样一位女性政治家的同时,又对复兴李氏正统不遗余力。
死后,武则天为其“废朝三日”,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李唐王朝复辟后,唐中宗追赠其为司空;唐睿宗追封其为梁国公。后晋时期,他又被追封太师,确实做到了死后一品。
狄仁杰坟墓但是,要知道魏征、房玄龄、姚崇、宋璟、张说、长孙无忌、张九龄这些大唐宰相,各领风骚,独具风采。即便是放到整个中国历史上,他们也都是功勋卓著、彪炳史册的。他们当中的每一位宰相,都不比狄仁杰逊色。
那为什么狄仁杰的知名度要远高于其他大唐名相呢?
其实,在清朝以前,狄仁杰的名声也谈不上有多么“显赫”。
可是,年左右,一本名叫《武则天四大奇案》的小说开始在民间流传。
这部书中,通过一系列“刑侦案件”,成功地把书中的核心人物——狄仁杰塑造成了为忠于皇帝、体恤百姓、思维缜密、洞察一切的光辉人物。
就像绝大多数演绎小说一样,《武则天四大奇案》一书中,除了历史背景是真实的,狄仁杰的历史事迹基本上都是杜撰的。
甚至这本书中,将明清时代才出现的官职,套用在了武则天时代。
但是,这完全没有妨碍书中的主角狄仁杰成为家喻户晓的“好官”。
后来,出现了一位叫高罗佩的荷兰人,他本身就是一个著名的侦探小说作者。
高罗佩(右)和中国妻子水世芳(左)20世纪40年代末期,他将《武则天四大奇案》翻译成了英文,并以此为基础,依然套用“狄仁杰”这个人物标签,重新编写了一部《铜钟案》。
没有想到,这两部书的英文版本竟然非常火爆,广受欢迎。
于是,高罗佩又再接再厉,编写了《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湖中案》等十余部短片侦探小说。
以上所有的这些作品,都是以狄仁杰作为主人公的。
并且,由于高罗佩的精心编排,这些虚构的故事竟然被“合理地”安排在了狄仁杰从政的各个人生阶段。
这就给人以“这些故事都是真的”的感觉。
由于这些作品非常成功,竟然先后被翻译为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畅销全世界。
高罗佩和他的作品也正是借助高罗佩的努力,“狄仁杰”这个神探形象风靡欧洲,被誉为“古老中国的福尔摩斯”。
在欧洲“火了一把”的狄仁杰,又“出口转内销”,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了他在国内的“声望”。
于是,“狄仁杰”终于成为唐朝知名度最高、最让人感兴趣的高官了。
在这个过程中,荷兰人高罗佩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授狄仁杰内史制》,《新唐书·狄仁杰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狄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