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12月3日,雪后初霁。茫茫原野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从天寒地冻的屋外走进山西省榆社县社城村花卉园区的温室大棚,仿佛穿越到春天,仙客来、一品红、百合、铁线蕨等花卉生机勃勃,繁华似锦,花农们在暖意融融的大棚里忙碌地进行管护,鲜花订单已经排到春节前夕。
社城村花卉园区温室大棚里展示的各色鲜花。(来源:晋中日报)
一年多来,园区累计完成两季种植,销售家庭用花45万盆、市*花卉80万盆,销售收入万元,利润万元,户贫困户靠着这个产业稳定脱贫。
村民们说,这个功劳要记给村里的产业支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社城村聚焦产业发展新特点,创新性地提出“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员聚在产业链上,*的活动开在产业链上”的思路,成立了产业发展和对外联络两个*支部。其中,产业支部以花卉、设施蔬菜、中药材种植等主导产业划分6个产业*小组,选拔“*员致富带头人”担任组长,把*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具体工作中显现出来。
“根据不同任务命名的支部,代表着这个支部的中心工作。我们把*的组织力量与推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紧紧结合在一起,实现*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村*总支书记张海明说。
*建的驱动力
——村社共建做强产业,脱贫攻坚有了着力点
过去,社城村是一个纯农业村,乡亲们主要种植玉米、高粱,一年忙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之路,镇*委和村*总支费尽心思。
社城村相中的“能人”之一郭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来源:榆社县委宣传部)
“回归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致富一方百姓。”在榆社县实施的“回引能人”行动中,镇、村两级干部抓住机会,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引擎上档升级。
郭卫就是被村里相中的“能人”之一,最早的花卉种植都是出自他手。
多年来,他在外地从事花卉园艺产业,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销售经验。为了请他回乡,村*总支多次给他做工作。
“我是社城村的人,能有幸带动家乡群众共同致富是我的幸运!”回忆起当时的选择,郭卫没有后悔。
年底,郭卫拿出全部积蓄,在家乡建起4个鲜花种植大棚,带领家人和示范户一起从事美丽事业。
为了培育好这个回引企业,镇、村两级都给予了郭卫最大支持。从土地流转,到配套园区建设、管网铺设,只要有利于项目发展,镇、村干部都不遗余力。
众人划桨开大船。一年后,郭卫的鲜花事业打开局面,花卉育苗技术日渐成熟,订单越来越多。为形成产业扶贫辐射效应,促进脱贫增收,郭卫牵头成立“鑫美产业合作社”,为全村种植户提供种苗、技术支撑,逐步提升花卉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社城村花卉基地外景。(来源:榆社县委宣传部)
村“两委”乘势而上,注册成立榆社县社城锦祥苑花卉园艺有限公司,村*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分别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种植户的*员、村民代表和致富带头人组成监事会,形成“村集体+公司+能人+贫困户”的运营模式。
村集体负责组织协调、筹措运营经费,公司负责生产、营销管理,能人负责市场、技术,贫困户负责生产,大家拧成一股绳,村社共建强产业。年10月,总投资万元,占地亩的社城村花卉基地建成,包括1座平方米的育苗棚和26座高标准阳光大棚,种植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优先给贫困户使用。
谁也没想到,第一轮报名结束,有的贫困户犹豫不决,有的直接打了“退堂鼓”,他们或缺少资金无法启动,或担心风险,怕赚不了钱。
“*员干部给你们当后盾!”镇*委书记杨秀龙紧急动员,安排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一对一”包联,和贫困户捆绑在一起共谋发展。
当得知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缺乏启动资金时,包联干部发动在外乡贤、“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入股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先后筹资57万元。
为打开市场销路,他们带领花农外出学习考察,进行花卉试运营,通过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效衔接,统筹做好种植、管理和销售工作。
出谋划策、先锋示范,一年多下来,*员逐渐内嵌到产业中,他们带领村民进行订单生产、就地务工、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实现了种植户、务工者、贫困户、示范户四方受益。10月18日,央视财经频道《走村直播看脱贫》栏目走进社城村,向全国人民展示了社城村花卉发展经验。
在花卉产业的带动下,全村形成了以设施蔬菜、花卉、中药材、小龙虾、玉露香梨、服装加工为主的六大扶贫产业格局,实现了贫困群众全覆盖。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现在的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年的9.8万元增加到年的33万元,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央视财经频道《走村直播看脱贫》栏目走进社城村。(来源:晋中日报)
组织的引领力
——核心作用落到实处,干部选拔有了新气象
年春节期间,35万盆鲜花全部盛开即将上市,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花卉严重滞销,眼瞅着花农几十万元的收入就要打水漂。
关键时刻,镇、村两级*员、干部挺身而出,与县消费扶贫小组合作,开展花卉义卖活动,销售花卉1万余盆、销售额13万元;原村委会副主任张志平与河南省昌建集团积极对接,销售花卉7.5万盆,销售金额63.7万元,帮助园区种植户渡过了困境。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小组组长与*员实现“带头服务”与“发挥作用”深度融合。他们创新开展了“我为家乡添光彩”“脱贫攻坚决战天”等主题*日活动,将组织生活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组织生活实效性和吸引力。
以此为突破口,社城村紧紧围绕市委基层*建“一带三创全域升级”行动,突出强化基层*组织*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在实践中锻造一支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切实把*组织建设成为引领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线赛马,实干选人。为确保支部班子有活力、有战斗力,社城村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和村级后备力量“雏雁”工程,每年从致富带头人、退役*人、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中,筛选、储备3名后备干部,一方面把产业能人培养成*员,把优秀*员培养成干部,形成能人带村、干部治村的新局面;一方面及时把不合格不胜任现职的调整出去。结合今年的软弱涣散*组织整顿,社城村清退了2名受过刑事处罚的“两委”干部,及时择优选配新成员充实班子。
亮实绩严考评,推动干部作风实起来。年,榆社县委组织部开展“三亮三提三促”活动,引导全县基层*组织亮承诺、亮举措、亮实绩,用扎实过硬的*建工作引领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社城村所有村干部深入6个片区、11个网格担任区长、网格长,聚焦脱贫攻坚、“三治三零三好”创建等重点工作,谋划制定发展蓝图,细化“干事清单”,进行能力素质“擂台比武”。同时,实施“群众最满意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