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上有辣么多的皇后,这位真的可以称得上 [复制链接]

1#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75.html

本来定于11.2号播出的《燕云台》临时被撤档,让氧叔白期待了一番。

作为记录大辽萧太后辉煌一生的电视剧,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大家了解史料与美学。萧燕燕作为辽朝*治家、*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摄*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剧中*饰演萧太后萧燕燕,佘诗曼则饰演萧太后的大姐,又是演技与颜值的碰撞。

为了补偿这种遗憾,氧叔决定先跟大家聊聊之前看过的、美绝人寰的皇后形象。

作为古时唯一能跟皇帝平起平坐的皇后,帝后的故事穿越时空,仍能在今天带给我们不灭的感动。

汤唯:《大明风华》孙皇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女性管理者

皇后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

皇后还有其他别称,比如椒房。汉朝皇后的宫殿多以椒涂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子”的寓意。所以也用椒房可别称皇后、或代称皇后寝宫。

皇帝会称呼皇后为梓童。梓作为木中之贵,古人因为梓是有子的象征,很祥瑞。而且梓童除了用来代称皇后,有女王的意思。

作为后宫之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女性管理者,皇后确实也是掌权的女王。

芈月是史上第一个太后,史称秦宣太后

历史上后妃制度建立,从秦始皇统一六朝后开始。皇帝符号诞生于秦始皇,相应的皇后这一符号的存在意义,也源于秦朝。真正有详细史料记载的后妃等级制度,直到汉代才算相对健全。

《后汉书·仪礼志》中写到:“皇后之尊,与帝齐体,供奉天地,祗承宗庙,母临天下。”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的皇后。帝后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央集权制的顶层结构,是稳定大一统专制*权的重要因素。

*:《楚汉传奇》吕雉

汉武帝时,规范皇后制度的另一重要部分体现在册封皇后礼仪的确立。

在皇后的册后仪式中,皇帝亲临,太尉主持,百官参加。仪式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赐予玺绶,玉玺和绶带是皇后身份的标志、更是权力的象征。

皇后之玺上的字也与皇帝之玺风格相同,这一切都在凸显出皇后的至高地位,同时也表明皇后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之后,皇后与皇帝通过婚姻结为一体共同拥有天下的观点被普遍接受。

随着皇后地位的提高,皇后的家世逐渐受到重视。当年西汉成帝想立赵飞燕为皇后,遭到诸多大臣反对,就是因为赵飞燕出身寒微。等到东汉,皇后几乎都出自世家大族。

后宫制度按照前朝百官的俸秩和爵位确定后妃的等级名称和爵位,尊卑等级制度由此确立。在西汉后宫除了皇后这一君主之外,后妃中等级最高的昭仪相当于外廷的诸侯王;

其次是婕妤,相当于列侯,而皇后面对婕妤的礼仪,比拟为皇帝接见丞相的礼仪,皇后地位很明确处于后宫金字塔顶端。

《皇后列传》中明确记录:“因袭增置,代不同矣,然皆有品次”。

虽然每个朝代后妃位份有增减,称呼也有变化,但等级差别都是非常明确的。

后宫从无序进入有序,开始了制度化的管理,这与现代管理思维也是相通的。毕竟皇帝后宫庞大、子嗣众多,为了明确王位继承权力以避免纷争,必须区分帝王配偶的嫡庶之别,进而规范子嗣的继承人身份。

皇后的等级配置

皇后的专用礼服为翟服、着龙纹,礼冠则为十二株花树冠(宋明以后为凤冠),与皇帝所用之冕服及十二旒冕冠相对应。

《隋书·卷十二志第七·礼仪七》首饰制度这样记载:“皇后首饰,花十二树……

皇太子妃,公主、王妃、三师、三公及公夫人,一品命妇,并九树。侯夫人,二品命妇,并八树。伯夫人,三品命妇,并七树。”

萧后冠复原件

所以我们可以在宫廷剧中看到如果有嫔妃贸然佩戴只有位同皇后才能佩戴的九尾凤钗时,那她只能祈祷自己有能力做到这个位置。

否则按照剧情一旦被人抓住把柄以此问责,那很可能就是后宫一轮游。

非常头铁且高调的高贵妃

毕竟服装配饰的等级制度,代表的不仅是富贵美貌,还有实打实的权利地位,谁也不能轻易逾越。

《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装扮,就在凸显她的尊贵和对权力的向往: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

而宋代以后袆衣沿用唐制,再到清朝废除汉族衣冠,翟服也全部被废除。

刘涛:《大宋宫词》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清代皇后朝服在礼制上与皇帝差别很小。清皇后冠服从款式、质地、纹样、色泽到各种装饰与皇帝朝服一样,都有严格而详细的规定。不同的季节穿不同色调的衣服:

《延禧攻略》中,娴妃被册封为皇后时所穿的服装就是朝服。

而朝冠的朱纬上缀七只金凤,凤尾朝内、凤首朝外,并在每只金凤上装饰了二等东珠和小珍珠,非常精美且遵循史实。

佘诗曼:《延禧攻略》辉发那拉·淑慎

作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清朝第一位摄六宫事的皇贵妃,清高宗继皇后的一生很难被轻易评判。《延禧攻略》的淑慎是爱而不得,而《如懿传》的如懿则是兰因絮果。

*:《如懿传》乌拉那拉·如懿

乾隆帝曾在册立摄六宫事的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册文中写到:“秀毓名门。祥钟世德。”

而最后却帝后离心,这其中又有多少不可说、不能说,旁人再无从知晓。

皇后的品貌形容

皇后母仪天下,对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教化作用。

只有皇后之子才是嫡子,身份最为尊贵,选立太子时会优先考虑皇后膝下的孩子,不论亲生还是非亲生的抚养。

子凭母贵、母凭子贵就是这个道理。

为的就是地位最正统,或者权利最无可动摇。

《甄嬛传》中非亲子但登上大统的年轻帝王

既然是后宫之主,那皇后的品貌形容自然要无可指摘。

虽然历史上武媚娘的上位之路经不起推敲,但明面上的册立还是要正统,皇家名誉的遮羞布不能丢。

立武昭仪为皇后诏的册封诏书写到:“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

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君,可立为皇后。”

这样看两版气质差距有点大

至于王皇后是如何被挤掉后位的,对于新皇后而言也就不重要了。毕竟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她的*治头脑是无可匹敌的,后宫困不住她,前朝的土壤才更滋养她。

历史上的皇后长什么样都无可厚非,而影视剧中能带给观众上位感+信服感的脸,必然要撑得起后宫之主的气场。

最简单感觉,就是她长了张位高权重的正宫脸。

美感特质要先是贵气端庄、大气舒朗、气定神闲,而后才是明艳、清丽、娟秀、英气等等。

在上位感+信服感层面,气质气场的优先级要高于是不是客观的漂亮。气场这个东西要比也是比演技,真的不是拼谁的发髻更高、配饰更浮夸:

《武媚娘传奇》《至尊红颜》

所以虽然冰冰拥有零瑕疵的无双美艳,但并没有感觉她的武媚娘超越了长相偏粗重的贾静雯。

按照正宫脸的特质优先级再看这些演出皇后的美人,就能感受到为什么她们演的了中宫之主。

比如安以轩美的稍显粗放,但有大气果决的狠厉。作为北周明帝明敬皇后独孤氏,她的演技匹配这种大五官大下颌角的颜恰到好处:

安以轩:《独孤天下》独孤般若

到了《清平乐》中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任皇后、慈圣光献皇后曹氏,因为人物经历的不同正宫脸在选角上又有差异。

江疏影:《清平乐》曹丹姝

曹皇后出身名门,典雅大方。

于后宫里是皇帝的贤内助,于前朝则是德行完美的一国之母。

唯独在面对她的丈夫时,总有一层隔阂。始终无法与赵祯完全交付彼此、互相信任,终成为心中最深的遗憾。

而江疏影的长相清冷大气有余,妩媚亲切不足。让人能相信她对皇帝的感情是隐忍悲悯、相敬如宾,而不是狐媚惑主、恃宠而骄。

再看一些皇后身份的角色,不论是基于事实,还是单纯架空,都是更有带入感的风度才更有信服力。

面对后妃可以说一句:“美就完事儿了”,唯独皇后得是独一无二能挑大梁的存在,不能三观跟着五官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