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5789.html“种了一辈子庄稼,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现在年纪大了,地也种不了多少,还不如把土地流转出去,有多少力气就去地里做多少工,一年算下来收入还比以前多。”走进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乡新隆村莲花白育苗基地,村民王明琼正在移栽莲花白苗,虽然同样是务农,但说起现在的这份工作,内心却倍感满足。
“现在我们这里有茶叶、莲花白、中药材等等,想就近务工非常方便。”王明琼说。过去光种自己家的几亩地,一年辛苦下来,只能基本维持简单的生活开销,自从王明琼把土地流转出去了,凭着自己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经验和对莲花白移栽和种植技术的熟知,不仅一家人生活完全有了保障,还在前几年盖起了新房。
事实上,王明琼务工所在的新隆村莲花白种植基地只是全乡的主要种植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往深处走、往实里走,基础设施逐的各项短板逐渐得到补齐完善,南江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便利交通下,当地*委、*府紧紧围绕农村产业“八要素”,积极搭“桥”引进企业和种植大户,绿色生态产业也逐渐兴起。
年初,在产业结构调整*策鼓励下,南江乡把农民增收的重点放在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上,化零散土地为农业坝区、产业种植片区,引进修文县简厚伦、许世碧夫妻俩投入20余万,开始在新隆村发展莲花白余亩,种植面积涉及翁大山、上翁初、桥上、哨上4个村民组,一亩地平均种植在--株,每亩产出在斤左右,产值在--元/亩(随市场价格波动),预计年收入在50万左右,这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务工就业的渠道。
新隆村杨光斌,以前的主要收入就是种植自家土地和在附近打零散工。自从南江乡开始引进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茶叶、西梅、辣椒、莲花白、中药材后,他有了稳定打工的地方,日常管护都是一天工资元,茶山采茶按斤算,务工稳定、收入有保障,现在的他也当起了“上班族”。
而在该乡的毛家院村,辣椒产业成了近两年的红火产业,今年与四季硕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遵义一品红公司签订种植亩辣椒购销协议,这两天正在忙着移栽辣椒苗。
“每天都有40人左右务工套种辣椒苗,我们要赶天气和时节把椒苗全部种下去。”毛家院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海波告诉记者,辣椒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育苗、栽种、管护、采收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务工路子。
今年60岁的*吉发是毛家院村的贫困户,辣椒种植开始动土后,村里面就积极动员他长期固定在基地里务工。“每个月保底工资元还可以,我们现在都好了,基地不忙的时候我就自己种植辣椒产业,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
除了辣椒,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也是毛家院村的主要产业,今年毛家院村规划种植了亩中药材和亩食用菌已经全部栽种,因种植辣椒、中药材和食用菌脱贫的贫困户达31户86人,产业分红覆盖全村贫困户46户人,更是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近年来,南江乡已经发展种植枇杷10亩、李子亩、中药材亩、樱桃亩、辣椒亩(套种)、茶叶亩、蔬菜种植1亩、水稻亩、油菜籽亩、烤烟亩、退耕还林亩,创建达标农业坝区2个。同时还发展了肉牛、生猪等养殖户38户。产业的有效带动和发展已经让南江乡的老百姓从小农经济逐步向产业工人变身,带动全村和周边村民务工增收。
据南江乡*委书记王晓东介绍,今年,南江乡还计划紧紧围绕“果、蔬、药、茶、菌”五大产业,进一步把农业产业从粗加工向精细化转变,努力提高坝区农业产业附加值。同时,扩大群众就业路子和就业信息渠道,从一家一户逐步向农村产业用工群转变,把产业主体和村干部拉进群,实现产业用工信息互通,更好地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文/孙远桃雷涛图/开阳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