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治疗专家简介 http://www.txbyjgh.com/m/张存金
在茅台镇喝了场大酒
作者简介:
张存金(~)笔名金锦。山东郓城人。中共党员。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年从政,历任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菏泽市副市长、菏泽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市作协名誉主席。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苦语》,诗集《田园诗画》等。作品多次获奖。年第九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茅台酒及其茅台镇,对像我这样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年轻的时候仅仅是个美丽的传说。直到中老年以后,才有了私人聚餐时偶尔品尝茅台酒的机会,但对生养她的茅台镇,却一直未曾涉足,感觉上依然是一帘幽梦。今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一位退休的老朋友结伴去遵义旅游,第一站便去了茅台镇,这才见识了中国第一酒镇的庐山真面目,领略了酱香文化的神奇和玄妙。
北方的初春,乍暖还寒。我们一行从郑州登机,直飞茅台机场。下得机来,还没顾得上感受云贵高原的温差,第一眼便看到了矗立山顶的巨型茅台酒瓶,粉底彩绘,硕大炫目,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巨瓶不远处的山脚下,与其遥相呼应的,是一对金黄色的飞天造像。两个楚楚动人的仙女,腾空而飞,振衣而舞,就像刚从酒瓶上飘下来一样,给人亦真亦幻的动感。热情好客的茅台人,就是用这种实物广告的独特方式,巧妙而又大方地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接机的小伙子告诉我们,像这样的瓶雕,在紧靠茅台镇国酒门的山峰上还有一尊,高度和体积都超过这一个,被誉为“天下第一瓶”,曾经列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敢于把机场建在山顶上的茅台人,也勇敢地把他们心目中的缪斯女神托举到了山顶上。从此,放大版的茅台酒瓶,就成了这个酱酒圣地的形象标识和地理标志。这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就领略到了酒乡人的精明和淳厚,就感触到了酱酒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茅台机场距离茅台镇30多公里,我们乘车顺着山路迤逦而行。沿途群山连绵,峰峦叠嶂,一抹抹翠绿不时跃入眼帘,让刚从北方走出来的我们,顿感春意盎然,气象一新。司机是地道的本地人,看我们初来乍到,开口便聊起了茅台地名的由来。原来远古先民选择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定居,是看中了这方水土的灵秀。敬畏天地的先祖祭祀神灵时,经常用茅草铺垫一个高出地平的祭台,茅草台之名便由此而来,后来简称为茅台。司机是个茅台通,说罢前世,正要说今生,“酒”字刚一吐口,一股淡淡的幽香便从打开的车窗口溢了进来。随着车的行进,馥郁的香味越来越浓,似乎满山遍野的空气都被熏染了,拧着劲儿直往鼻孔里钻,撩拨得口腔神经都有点兴奋。不用问我们也知道,这就是从几公里以外的茅台镇飘来的酒香。驶过巍峨雄伟的“国酒门”牌坊,便到了心驰神往的茅台镇。我们索性下车步行,一睹酒镇丰采。举目远望,群山环峙,云雾缭绕,有几片白色云朵,像极了茅台酒瓶上的飞天仙女,在山峰上空自由自在地飘荡。再看近前,一街两旁全是雕花门窗的仿古建筑,红木青瓦,古色古香。如果不是脚下的柏油路,恍惚间还真以为走错了年代。这里虽没有大都市的喧嚣繁华,却独有一份浑然天成的精致祥和。
“中国酒镇”果然是酒的世界。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清一色的酒铺酒坊。营销白酒的招牌、商标随处可见,装满琼浆的缸坛瓶罐,成摞摆放,宣传酱酒的广告、标语,琳琅满目。我们忽然发现,这里的住宿场所不叫宾馆、招待所,一律叫酒店、酒家,如国门大酒店、杨柳湾酒家等,只有茅台驿站、醉康客栈例外,还是沾着酒气。镇上的马路、街道和河流命名,也大多与酒相关,酒都大道、醉美大道、中柔大道,还有白酒一条街、醉里水街、国酒门、美酒河等等,不一而足。就连公共场所的路灯、垃圾桶,造型也是统一定制,或樽或爵,形体多为古代酒器。在街头行走,最能腻人醉人的,还是挥之不去的酒香。如果说在来路上闻到的酒味,是弥漫在微风中的淡香,飘忽不定,那么,在镇上闻到的酒味,则是一种稠得化不开的浓香,似乎把整个镇子包裹得严严实实。那种直透心脾的冲击力,让你难以避让,无处躲藏。
茅台酒厂坐落在天酿景区,身边就是湍流不息的赤水河。当第一眼看到酒厂酱红色大门上“国酒茅台”四个浮雕大字的时候,当第一次看到酒厂大楼最高处“爱我茅台、为国争光”八个仿宋大字的时候,我瞬间就被感染了,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腾起一种庄严神圣的爱国情怀。当此时刻,过去那些关于茅台酒的美好记忆,反而沉降淡远了,浮荡在脑海表层的,恰恰是时常萦绕心头的一个问题。这就是,茅台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白酒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也就是说,茅台酒是如何酿造出来的?经过实地探寻,我大致解开了这个困扰多年的谜团。
茅台之所以成其为茅台,得益于天人合一的天作之合。正应了《易经》中的“天地人”之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茅台酒的所谓“天”,就是大自然馈赠的微生物群。茅台镇处于山水接连的峡谷地带,很像镶嵌在群山怀抱中的聚宝盆,承接天光雨露,吸纳日月精华,形成了冬暖夏热,风微雨少,无霜期长的小气候。正是这种天然而又稀有的气候条件,孕育出独特而又神秘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小精灵般的微生物,长期在这一方的水土空气中氤氲繁殖,与酱香型酒曲酒醅一见钟情,曲尽奇妙,早已缔结金玉良缘。茅台酒的所谓“地”,就是得天独厚的酿酒原料。水是神奇的赤水河的水,流经侏罗白垩系紫色砂页岩、砾岩形成的红壤层,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料是独特的紫色土生长的一品红糯高粱,质地温润细腻,是酱香制曲的上佳作料。茅台酒的所谓“人”,就是独具匠心的正宗酿造方法。茅台人长期奉守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九次蒸煮、八次堆积发酵、七次取酒的严谨工序,历经一年才能完成一轮酱曲的生产,而新酒还要经过三至五年的窖藏老熟,方可投入市场。茅台镇就是一个修炼美酒的天然圣地,一个上天赐予的美酒作坊。阴阳交合而孕育的微生物群,刚柔兼济而催生的绝好原粮,仁义相融而创设的制作工艺,可谓天人合一,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天地人”的神奇作合,自然造化。于是才成就了国酒茅台的天时地利和传奇神韵,才修炼了国酒茅台的高贵典雅和一路芬芳,并由此引领了其他品牌酱香酒的凝聚升华和百花齐放。茅台酒是茅台镇的原创,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复制。如果说茅台酒好美,那么,这种美是茅台人的本真,天生丽质,素颜本色。如果说茅台酒好香,那么,这种香是茅台人的专利,原汁原味,心血凝聚。如果说茅台酒好神,那么,这种神是茅台人的蝶变,天地化育,风水聚合。如果说茅台酒好幸,那么,这种幸是茅台人的鸿福,盛世承平,国强酒兴。茅台人用大自然的神来之笔,饱蘸茅台美酒,在中国美酒史上写下了醉美的诗篇。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来到镇中心的广场。这是一个滨水而建的休闲场所,许多大型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流光溢彩的灯饰让我眼花缭乱,星罗其间的人文景点更让我心潮激荡。广场的主题雕塑是个呈破碎状态的圆形酒坛,安静的侧卧在场地中心。浑圆的瓶口向地面张开,似乎述说着一百多年前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金奖的荣光。广场对面高台上,耸立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四根笔挺的手指直指浩瀚星空,标志着迂回曲折的中国革命,曾经在这里绝处逢生。通体上下那赤水般的酱红,承载了当年红军官兵与茅台酒的因缘际会,那些个疗伤治病、醒神励志的人酒故事,与那场永垂青史的红色长征一起,永远铭刻在了纪念塔上。也许,这种源自赤水河的庄重典雅的酱红色,正是国酒茅台的底色,也是茅台故乡的本色。
早就听说,茅台镇的生活故事,是以酒为主题的。茅台人与酒结下不解情缘,除了在酒厂做酒,就是在市场卖酒,几乎人人都在围绕着酒转。我开始也有点半信半疑,这次才有了真实的体验。我们在广场随意走动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主动搭讪卖酒的人,走过商铺门口,更是频遭围猎。后来碰到一位扎朝天辫的小姑娘,主动给我们当导游,讲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茅台故事,我们觉得遇上了一位热心肠的人。临分手时,她有意无意的把我们领到一个商铺前,动员进去看看。大家面面相觑,绕了这么大圈子,原来还是为了卖酒。我们直接走上彩虹桥,想看赤水河两岸的灯光秀。一群身穿红军服装的男女青年,有的手提马灯,有的肩挎背包,腰掖手枪,正在桥头摆好姿势照相。看我们过来,便热情地招呼一起拍照,并一再声称不收费用,只是留个纪念。与“红军”一起留影,还不用花钱,何乐而不为?我们便穿插在他们中间,乐得凑个热闹。刚拍完照,“红军”们便纷纷围拢过来,争着向我们递送名片,希望今后多多联系。一看名片才明白,都是各个酱酒厂家的营销员,他们自动组合,发挥群体优势,照相原是为了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