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省军队的当家人,提督作为一品官,为何要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里 http://baidianfeng.39.net/

在清朝历史上,曾经有一种非常尴尬的情况,那就是位高权力,尤其是武官,品级非常不值钱。有的时候,品级和实权不一定成正比。例如清朝的提督大人,提督大人属于从一品的武官,在一个省省里,提督的品级最高。但是在清朝的官场中,提督反而要受二品巡抚的管理,甚至于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实际权力都高于提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一下一个省中的高级干部们。从品级来说,提督是一个省的最高干部,因为提督是从一品武官。提督这个官职出现于明朝,在清朝正式成型,提督是一个省绿营军的最高长官,类似于省军区司令。巡抚是一个省实际上的一把手,巡抚负责军政民财各方面的工作,实际权力非常大。巡抚属于正二品的文官,巡抚一般挂都察院右都副御史的头衔。布政使是从二品文官,也是一个省的二号人物,负责人事任免、经济建设、民政等方面的工作,属于标准的实权派。在清朝历史上,一旦巡抚调离,布政使很有可能接任巡抚职位。按察使属于正三品的文官,负责全省的司法和治安工作。提督和按察使究竟谁的地位更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此外,每个省都有学政大人。古代以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因此,学政的地位非常高,有朝廷直接管理和委派,连巡抚都无权管理学政。如果秀才、举人们闹事,巡抚大人虽然高高在上,但是无权处理,必须交给学政处理。此外,地方上还有超级大佬总督。总督一般管理两三个省的军务,类似于现在的战区司令。总督也是文官,属于从一品,和提督平级。一般来说,总督挂兵部尚书或者都察院右都御使的头衔。从品级来看,提督能够与总督大人称兄道弟,因为巡抚、布政使等官员的品级都不如自己。但在清朝官场上,品级和实际权力是两回事。位高权低的官员很多,提督就是其中之一。在实际的官场中,提督彻头彻尾成了总督和巡抚的下级。

按照清朝的规定,提督需要受总督、巡抚的节制,文官管理武官。提督见到了巡抚,一般会首先行礼,说一句:“卑职参见中丞大人。”巡抚也会客气客气:“军门,不必多礼。”如果地方上发生了农民起义,提督必须接受巡抚的管理。按照规定,提督只负责全省的军务,不能插手地方事务。如果提督的手太长,布政使大人会很不高兴。当然,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出现了情况特殊的提督。例如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由于北洋水师直接隶属于朝廷,各省的巡抚都调动不了。既然提督都这么没有面子,提督以下各级军官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总兵,总兵是正二品的武官,从品级来说,和巡抚大人属于平级。但是在实际的权力划分中,总兵连布政使和按察使都不如。

总兵负责管理一个镇的绿营军,镇是清朝绿营军的编制,一个镇大约只有七八千人,类似于师长。在清朝历史中,总兵见到巡抚,会立刻下跪请安。由于总兵品高权低,地方上的道台和省城的知府,都不惧怕总兵。除了这些官职以外,还有很多的官职都很奇怪。在地方上,守备大人负责一个府或者一个州的军队管理工作。明面上与知府属于同事关系,但是在权力划分,守备甚至还不如同知大人。清朝的把总属于正七品武官,管理多官兵,与知县的品级一样。可是论实际权力,知县甩了把总好几条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