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教育观念实现学生健康成才
在史家和谐教育理念下,史家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一个个歪歪扭扭、稚嫩的笔画成长为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一个羞于表达的学生在金帆艺术团的磨炼下奏响和谐的旋律;一个自我封闭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办打开心扉的个人画展。史家小学明确的育人目标、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谐的课堂教学、优质的教师队伍,让学生在和谐的育人环境里,充分地发挥禀赋、舒展个性、绽放生命,实现身心智趣的和谐发展。
史家学生健康、阳光,这让很多需要“减负”的同学感到难以想象。例如,2013年12月,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主办的“水立方”杯北京市中小学生游泳比赛中,全市100多所中小学校的600余名青少年游泳高手齐聚,但史家小学所有的小选手都赛出了自己的风采,共有13名队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2013年10月参加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体育总会主办,北京市跆拳道协会承办的“第五届北京市体育大会跆拳道比赛”中,参赛单位25个,参赛选手计154人,史家斩获五个个人实战第一名;2013年11月参加由东城教委体卫科和东城区体育局举办的第三届东城区中小学生定向越野比赛,史家包揽了男子团体以及女子团体的第一名,以及男、女各组别的第一名;2014年5月,第八届全国少年速度轮滑锦标赛上,史家学生王思宇和于采南面对专业选手毫不畏惧,充分发挥出平时训练水平并取得佳绩。在少年女子乙组的比赛中,王思宇获得10000米积分淘汰赛和3000米接力两块金牌,同时获得1000米银牌和300米铜牌。在少年女子丁组的比赛中,第一次参加全国赛的于采南获得300米和1000米两个第四名。
不仅个人体育项目成绩斐然,集体运动项目也不例外。2014年4月,史家足球队参加2014年东城区小学生校园足球赛,取得了乙组冠*、甲组亚*的优异成绩。甲组队员虽然屈居亚*,但是同样精彩,因为对手是足球传统学校安外三条小学。在2014年全国健美操联赛上,史家基础套路组是全场年龄最小的队员,但学校两支参赛队伍均以出色的水平拿到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倾心帮助特殊学生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史家小学2007年就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教育小组的老师们不仅在高校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班进行学习,同时还接受过心理咨询工作的专门培训,他们不厌其烦地向老师、家长传授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研究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史家小学有44篇文章获奖。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23篇,三等奖17篇。
这些研究论文不仅是老师辛勤工作的成果,也为史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史家和谐教育重要的精神财富。
2007年,在特级教师孙蒲远的带领下,史家小学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
2011年9月,“青苹果之家——史家小学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基地”成立。这个教育基地的成立标志着学校在搭建和谐教育新平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拥有健康人格的学生工作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这里,学生可以享受沙盘游戏带来的乐趣,在老师的帮助下与父母、专家进行沟通互动,从而在心理疏导、行为养成、性健康、人格塑造等方面获得专业指导。不仅如此,在健康人格教育基地,史家还邀请大学生志愿者们为学生们开展团体辅导课;学生自己担任志愿者,为同学提供志愿服务,塑造自己“服务别人、快乐自己”的公益精神。
倾心帮助特殊学生,也是和谐教育所注重的一个方面。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给予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和谐教育·现代教育科学发展之路》一书中提到,转化后进生在教育中的作用不亚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后进生的转化效果不仅关系到教育成功与否,也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否。史家小学的诸多教育案例都向教育工作者证明,转化后进生虽然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作,但并非不可实现,只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注意适当的方式方法,结果水到渠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确立正确学生观,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相信他们的学习潜力,从内心去爱护这些学生,多表扬多信任,创造机会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爱不仅让学生感觉到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也让老师的行为成为实践和谐教育理念的最具体的行动。
(本文节选自《共享好教育
托起中国梦》第二章第一节)